2021年4月27日,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寇小兵率交通運輸廳宣傳中心、史志總編室等工作人員,重慶交通大學學校“兩路”精神研究院張勃博士,四川大學學校歷史學王立柱博士前往分公司原川藏路建設職工曹洪基、鮮洪章家中,通過與兩位老建設者的親切交談,追溯四川路橋那段川藏公路“鐵軍”筑路史,為省交通廳建設川藏路博物館注入現實材料。
川藏公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等14座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眾多江河,橫穿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戰勝種種困難,在世界公路發展史上留下了壯麗的篇章。自1958年以來,四川路橋始終與“兩路”建設緊密相連,用拼搏和實踐詮釋著“兩路”精神。
“二郎山隧道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山上寒風凜冽,冬天氣溫常在攝氏零下三十、四十度,山上凍土的深度1.3—1.55米,挖凍土比開石方還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時常不分晝夜地用大火把凍土烤化,再一點一點挖掉”原公路三分公司工會主席、川藏公路修建者鮮洪章回憶道。
“那時大概是2000多人的搶通保通塌方隊伍輪流搶通,我們電鋸房,把當時能找到的比較好的木料改成棺材板,為預計的人員傷亡做著最后一步準備……男的女的,不管你是誰,都去搶通,許多黨員同志帶頭沖在了最前面……最后我們犧牲了2名同志,有一位武警官兵也被砸斷了腿……”原公路三分公司紀委書記、川藏公路修建者曹洪基回憶起當年這段令他記憶猶新的“抬棺上陣”歷史時,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在場人員無不為之動容,表示聽兩位老人回憶當年的歷史,堪比上了一堂生動的川藏路歷史黨課。
聆聽完路橋兩位老人講述修筑川藏公路心路歷程后,寇小兵同志緊握兩位老前輩的手說道:感謝兩位前輩為川藏公路成功修建做出的貢獻,老一輩路橋人奮戰在雪域高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傳承和銘記。川藏公路博物館的建設將讓“讓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大無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傳承到下一代交通人手中,激勵全體交通人為奮力開創新時代交通強國建設開新局面砥礪奮進!
座談會后,公司黨委書記夏勇表示:四川路橋的血脈里,流淌著川藏公路建設傳承下來的“兩路精神”,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支撐,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公司將以“知黨史企史再續‘兩路’精神”為要求,圍繞“學習認識到位、理解挖掘到位、闡釋傳播到位、踐行落實到位”的目標,進一步把“兩路”精神踐行好、弘揚好、傳承好,為建設交通強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路橋力量。